东北网8月21日讯(记者 许诺)近年来,东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顺时应势探索中医药服务妇幼全生命周期的发展新路,实现了妇幼保健水平提升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共赢。
东宁市委、市政府将妇幼保健工作高质量发展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项目补助经费,推动医院走“妇幼健康+中医药”转型发展之路。东宁市卫生健康局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将妇幼健康工作列入卫生健康工作重点。2012年,该院在中医适宜技术领域的初步探索成效显著,坚定了转型信心。随着国家《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等政策出台,医院坚决迈出转型步伐,卫健、医保等部门综合施策提供保障。2021年中医科正式成立后,逐步形成临床与保健结合、治未病与治已病结合、传统中医与中医适宜技术结合、中医药群体保健、中医药健康教育等全周期服务机制。目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6%,门诊中医药服务人次占比30%,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
东宁市妇幼保健院投入110余万元装修改造506平方米中医健康调理区,设置中医门诊、中药房、中医保健室等8个科室,实现成人与儿童保健分区服务,并新增中医国学大讲堂。组建11人中医团队,制定17种操作流程,完善诊疗手册和登记制度。针对生长发育、近视防控等需求推出6类特色门诊,开展小儿推拿、中药贴敷、药膳制作培训、头疗针灸等服务,实施中医辨证施治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中药调理等医美服务及减脂增肌项目,累计服务23000余人次。
为提升服务可靠性,医院将“妇幼健康+中医”临床人才纳入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组织医技人员参加省市专题培训,11人赴甘肃、长沙等地进修,7名医护分批到三甲医院进修西医妇科儿科。同时引进3名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带教。市卫生健康局制定专项工作计划,设立院内中医药专项经费,协调解决中西医协同发展问题。通过加强政策培训、将相关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引导医疗机构规范中医诊疗指南,要求每年派出不少于30%中医药人员外出进修。
为了打造中医药文化招牌,东宁市充分利用市、镇、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通过名中医工作室、专家巡讲、媒体宣传等渠道普及中医药文化。截至目前开展公益健康讲座97次,惠及群众8000余人次,组织志愿活动21次,制作推送中医特色宣传视频40余部,举办巡回义诊25场,千余名群众亲身体验中医效果,形成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