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9日讯(记者 葛金鑫)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莽莽林海中,一列绿皮火车已穿行60余年。从乌伊岭站始发,途经“红松故乡”伊春,终抵佳木斯,6274/6271次列车以每小时不足50公里的速度蜿蜒前行,单程9小时6分钟,票价最低4元,被沿线居民亲切称为“红松故乡号”。这列“慢火车”曾是林区百姓走出大山的“生命线”,如今却成为都市游客争相打卡的“童话列车”,更化身乡村振兴的“致富引擎”。
20世纪60年代,“红松故乡号”首次鸣笛启程时,车厢里弥漫着煤烟味,车窗需敞开通风。如今,空调车厢内,旅客喝着果汁,窗外是掠过的大片红松林与起伏的山峦。
今年夏季,从佳木斯站换乘慢火车前往伊春避暑的游客占比超60%,较往年翻倍。车厢里,北京游客王女士举着相机惊叹:“青山绿水像油画一样!”“过去蘑菇、蓝莓烂在山里,现在游客抢着买!”金山屯站附近的村民李大姐说,慢火车引来了游客,她现在月收入增加3000多元。她说,近两年游客不仅为风景而来,更热衷体验林区生活:“他们带着帐篷上车,到深山里野营,返程时行李箱塞满木耳和松子。”